Python 中检查列表中的第 N 个元素是否存在

检查列表中的第 N 个元素是否存在:

  1. 使用 函数获取列表的长度。
  2. 检查列表的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 N。
  3. 如果满足条件,则列表中的第 N 个元素存在。
my_list = ['www', 'zadmei', 'com']

# ✅ 检查列表中的第 N 个元素是否存在

if len(my_list) >= 3:
    # 👇️ 该列表的长度至少为 3 个元素 | com
    print('The list has a length of at least 3 elements', my_list[2])
else:
    print('The list has a length of less than 3')

# -----------------------------------------------------

# ✅ 获取列表中的第 N 个元素,如果不存在则不会出现错误

def get_nth_element(li, index, default_value=None):
    try:
        return li[index]
    except IndexError:
        return default_value


my_list = ['www', 'zadmei', 'com']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1))  # 👉️ zadmei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50))  # 👉️ None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50, 'default'))  # 👉️ default

Python 中检查列表中的第 N 个元素是否存在

第一个示例使用列表的长度来检查第 N 个元素是否存在。

如果列表的长度为 3,则列表中有 3 个元素。

如果列表中有 3 个元素,则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为 2。

Python 索引是从零开始的,因此列表中的第一项的索引为 0,最后一项的索引为 -1 或 。

由于索引是从零开始的,因此列表中的最后一项将始终具有 的索引。

如果我们需要获取列表中的第 N 个元素(如果它存在)而不出现错误,请使用 语句。

def get_nth_element(li, index, default_value=None):
    try:
        return li[index]
    except IndexError:
        return default_value


my_list = ['www', 'zadmei', 'com']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1))  # 👉️ zadmei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50))  # 👉️ None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50, 'default'))  # 👉️ default

该函数采用列表、索引和可选的默认值,如果索引超出范围,则使用默认值。

在 语句中,我们尝试访问指定索引处的列表。

如果索引超出范围,则会引发 并运行 块。

my_list = ['www', 'zadmei', 'com']

# ⛔️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print(my_list[50])

如果列表中不存在指定的索引,则返回默认值。

默认值设置为无,除非用户在函数调用中提供第三个参数。

该函数返回列表的第 N 个元素(如果存在),否则返回默认值。

该函数也适用于负索引。

def get_nth_element(li, index, default_value=None):
    try:
        return li[index]
    except IndexError:
        return default_value


my_list = ['www', 'zadmei', 'com']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2))  # 👉️ zadmei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50))  # 👉️ None
print(get_nth_element(my_list, -50, 'default'))  # 👉️ default

负索引可用于向后计数,例如 返回列表中的最后一项, 返回倒数第二项。

如果列表的长度为 3,则列表中最大的负索引为 -3。

换句话说,列表中最大的负索引是列表的取反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