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if-else速记法
在编程中经常使用速记符号来使我们的工作更容易。速记符号是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简洁地完成工作,并减少时间和精力。
本文将讨论Python中使用的速记符号,作为if-else
语句的一个快捷方式。
在Python中使用三元运算符作为if-else
速记符号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速记符号是一种可以简洁地编写程序的方式。到目前为止,我们在Python中已经使用了许多速记符号。
让我们以赋值运算符为例。表达式a=a+b
变成了a+=b
;同样地,a=a/b
变成了a/=b
,还有更多。
类似于Python中的这种速记符号,我们还有一个被称为三元运算符的符号,用于Python中的if-else
语句。它是在Python 2.5版本中引入的,由于其有用性而继续存在。
由于if-else
语句在任何编程语言中都是作为决策语句使用的,所以三元运算符也是如此。这些三元运算符根据条件的真假来决定是执行第一组语句还是第二组语句。
这种三元运算符在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中都被使用,如Java、C++等,代替了if-else
语句,使得if
语句的使用更加方便。然而,Python并不像其他语言那样遵循相同的语法,但其目的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是一样的。
三元运算符有三个组成部分:条件、正值和负值。条件与if
语句中检查的内容相同;它将决定是执行if
还是else
里面的语句。
正值指的是if
语句里面的语句,而负值代表Python中else
语句里面的语句。
在其他语言中,三元运算符与冒号和问号符号一起使用。然而,if
和else
关键词在Python中使用,但语法不同。
三元运算符的语法如下:
(positive value) if (expression/condition) else (negative value)
然而,这个语法似乎有点混乱,但处理起来却和if/else
语句一样简单。让我们在代码实例的帮助下理解三元运算符。
print(10) if 3>4 else print(15)
print(10) if 5>4 else print(15)
输出:
15
10
因此,在上面的代码例子中可以看到,表达式3>4
,因为它是假的,所以要检查其有效性。因此,else
之后的语句print(15)
已经被执行。
另一方面,由于表达式/条件5>4
是真的。因此,正面的语句print(10)
已经被执行了。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更好地掌握Python中的三元运算符。
a = 4
b = 2
c = 2 + a if a == 4 else b
d = 1 + (a if a == 5 else b)
print(c)
print(d)
输出:
6
3
正如你在上面的代码例子中所观察到的,在第一条语句中,由于条件a==4
是真的,所以要评估的正值2+a
,已经被打印出来。如果它不是真的,b
的值就会被打印出来。
同样地,对于第二个赋值语句,评估的条件是假的。因此,b
的值将被打印出来,并加上1,而答案变成了3。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Python中if-else
语句的速记符号,三元运算符。
三元运算符有一个条件/表达式,一个正值,和一个负值。对条件/表达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为真,就执行正值;否则就执行负值语句。